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慈宗弥勒法门概要认知简介

    弥勒菩萨天众,持妙香花来迎行者。行者见时,便生欢喜,身不苦痛,心不散乱,正见心生。如入禅定,寻即命终,必不退地狱傍生饿鬼之苦。即如上生经言:“犹如壮士屈伸臂顷,即生兜率。”  9.于处理亡者丧葬时,...一样,是个享受福报的地方;待慈氏菩萨上生之后,则整个兜率陀天皆是弥勒菩萨教化的‘净土’(详见拙著“兜率陀净土”一文)。此兜率净土无有中夭者,亦无三灾之苦,上生至兜率者皆得不退转。释尊说,若要讲兜率陀天...

    慈德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149405.html
  • 佛教“业”思想与儒家伦理学

    知能够一时呈现,但是要达到圆满的程度,却不是一蹴可几。即使对于那些有幸亲炙佛陀教诲的弟子和信徒来说,能够像他一样地成就智慧、永不退,似乎也是绝无仅有。  智慧既然不易实证,修行者的言行就不免会犯下...

    张善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449841.html
  • 近两年来大陆佛教教育问题研究述评

    ,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生存技能为目的,背离了东方传统以做人为本的素质教育。佛教学院也和社会大学一样,成为纯粹传授知识的场所。许多青年僧人通过佛学院的几年学习,往往信仰淡化,道心退,甚至返俗,...总的说来,引导众生进入佛门的方便有二,其一由信而入,然后便是解、行和证;另一类众生则由学习理解(闻、思)佛法而起信修证。由信入佛法大海直截了当,固然是好,但易迷、易退。换句话说,由信而入,入门容易持久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049853.html
  •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(下)

    认为一切法并非完全有体。3、否定中阴身的存在。4、现观是顿得,非渐得。5、阿罗汉无有退。6、烦恼随眠与心不相应。7、主张心性本净。8、否定未受业报有体。9、化地主张佛在僧数(其他部派则持有不同的看法...4、观四谛得现观时,是顿是渐?5、阿罗汉有退堕吗?6、烦恼随眠(习气)是否与心相应?7、心性是否本净?8、未受报的业是否有体?9、佛在僧数中吗?10、有无人我?[33]   在《论事》(又译《论事论》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950421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──杨文会

    以深妙经论,消去妄情,策励志气,勇锐直前,方免中途退也。”(《学佛浅说》,《杂录》卷一)此处所谓“深妙经论”,即是指净土的基本经论: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和《往生论》。所以杨氏...应依教勤修,不可妄希顿悟。法不投机,徒劳无益。”(《佛教初学课本注》)唯有念佛往生净土法门,则普摄三根,为“末法修行”中“速成不退,直趣佛果”的“普度法门”(《般若波罗蜜多会演说三》,《杂录》卷一)...

    楼 宇 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151001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学一语言教育论文

    后妃彩女其数二万,太子五百,臣佐一万。王蕴慈行,仁恕和平,爱念庶民,犹如赤子。是时三十三天帝释天主,五衰相貌,虑将退。彼有近臣毗首天子见是事已,白天主言:“何故尊仪忽有愁色?”帝释谓言:“吾将逝矣!...欲上称盘,力不相接,失足地。闷绝无觉,良久乃稣。以勇猛力,自责其心。……尔时大王作是念已,自强起立,置身盘上,心生喜足,得未曾有。……天帝复言:“王今此身,痛澈骨髓,宁有悔不?”王曰:“弗也。”“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351354.html
  • 熊十力的体用论的基本结构与平章儒佛

    体用不二而有分”之“分”之后,虽自然界的法住法位仍是分而能一,但是就其分殊而言,便有种种退和迷暗的可能性,[18]而待人之回复与善成,实现其“体用不二而有分,分而仍不二”的全体大用。一方面,此宇宙之...大体也 (佛说如来藏,即是证法身)”,但是,熊十力仍退缩回《新唯识论》的观点,认为佛教所体认的道心和如来藏是偏向于不生不灭,“儒学是从大体,其异于佛法者何,儒学的然体用不二,即通天地万物皆无一体。……佛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3951601.html
  •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

    欲界中广行利益众生之事业。总之,菩萨行禅波罗蜜时,因慈悲心深,而能随愿往生,不会退,以此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 菩萨行六度万行时,应以般若为导,方能令悲心深广清净,真正利益众生。《大智度论》...乐,心念遍满十方三世众生  是大慈遍满十方三世众生,乃至昆虫,慈彻骨髓,心不舍离。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三恶道,若人一一皆代受其苦,得脱苦已,以五所欲乐、禅定乐、世间最上乐,自恣与之皆令满足;比佛慈悲,...

    陈美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451799.html
  • 无明本性与昭明德性——论熊十力形上信念的抉择

    乎?庄子说心为灵台。灵台者,禅家所谓明镜台也。偏从灵明一方面去观心,而不悟心灵自身即是充实不容已止、进进不可退、至大至刚的生命力。”[39] 刘彦和之言曰:“义贵圆通,辞忌枝碎。必使心与理合,...

    陈文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852052.html
  • 大相国寺法语(1)

      发起恒顺众生之愿,非菩萨人不能克成,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,方得恒顺众生,不致有退之念。众生是愚痴的,是刚强难调难伏的,是随顺五欲六尘的,是邪见不智的,是好辩的,是逞强的,是保护自己观念的,是我...第三支插左边(口念供养僧)、合掌(供养一切众生,愿此香华云,遍满十方界,供养一切佛,尊法诸贤圣)。  3、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。将香插好后,退半步问讯即可、不用一直点头。   学佛最终目的是什么?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352109.html